為進一步加強建委系統政風行風建設,切實轉變工作作風,提高服務水平,10月下旬,市建委邀請行評監督員及行政事業單位、社區、企業、個體工商業等各行各業的代表共80人以無記名的方式,對承擔審批、執法等職責的委機關6個科室、委直7個單位的18個科室和下設機構進行了集中測評。測評結果顯示,測評對象總體評價滿意率在80%以上,其中委機關建筑業科、建管處質監站總體評價滿意率在90%以上,這表明市建委以深化制度建設,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,推進源頭治腐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今年以來,為了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工作,遏制城建系統違法違紀事件的發生,市建委結合行業特點,從加強制度建設、規范權力運行著手,按照“公開、分權、制約、監督”的要求,加強了對重點崗位、重要人員的監督管理,規范權力運行,著力構建內部結構合理、配置科學、程序嚴密、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。
2005年,市政府審定批復的建委系統的行政審批事項有規劃、房地產、園林、建筑施工、市容環衛、市政公用等6類63項。今年5月,市建委主動減權,對系統所有行政許可、行政處罰、行政收費等行政權力進行清理。通過撤銷、合并和調整,63項精簡為33項,審批事項前置條件由353項減少到117項,清理后的審批事項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。
在全面公開行政權力的基礎上,市建委以“規范運行、提升效能”為原則,以“內容合法、形式簡明、操作方便”為標準,將行政權力運行的各個部位劃分為若干個必經環節,繪制出各單位行政職權運行流程圖。對每個環節由誰來辦、怎么辦、什么時間辦結進行明確規定,使每名工作人員行使行政權力有固定“路線”和“規矩”,實現行政權力運行的“單軌制”、“標準化”。通過流程再造,縮短了辦事時限,將建設項目的審批工作日由99天縮短到66天;規范了收費行為,系統內的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統一集中收取,推行收費“明白卡”制度,做到公正、公開。同時建立內部監督制度,實行受理環節與審批環節分離,審批權分段劃開、分權制約,具體承擔審批任務的科室和單位不與服務對象直接接觸,通知行政相對人補充申報材料和發放批件都要通過受理環節,其是否嚴格執行“一次性告知”規定和能否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審批,受理環節是否嚴格按審批標準受理申報和認真對申報材料做審查,都在審批環節的監督之下,實現了受理環節與審批環節的相互監督、相互促進。推行規劃集中會審制,規劃審批變“層層審批”為“集中會審”,集體作出是否同意初審的決定,實行同堂共審、聯席審查,保證了決策科學,提高了審批效率,增加了審批透明度。此外還完善行政處罰制度,切實做到行為有規范、權力有制約、過程有監督。行政收費、行政處罰是最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,這些地方的自由裁量權很大,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時隨意性較大。為此,市建委把規范自由裁量權、縮小自由裁量空間,作為規范權力運行的關鍵環節來抓。對帶有自由裁量權的相關條款進行細化,明確具體的執行標準和范圍、幅度,保證自由裁量權規范運作。出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征收管理規定,規范配套費征收審批程序,明確工業項目、公益設施、軍事設施配套費減免標準,由市行政服務中心建委窗口直接辦理減免手續;房地產開發項目,配套費不予減免,由開發企業直接辦理配套費繳款手續;國有困難企業改制遺留職工住房項目、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、舊城改造拆建項目、招商引資項目等政策法規要求減免的項目經建委黨委研究后,報市政府審批。